冬季的四川省绵阳市,寒气袭人,然而在这里召开的四川省智慧城市建设现场交流会,群雄逐鹿,智慧派对,热气腾腾。会议总结全省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研究部署智慧城市建设任务。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参会代表参观绵阳市云计算中心、科技城展览馆、交警指挥中心和一卡通服务中心等智慧城市项目,交流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探讨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巴蜀智城”千帆竞发
智慧城市建设在四川方兴未艾,继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雅安、温江、郫县、绵阳、遂宁、崇州等城市之后,目前,泸州市、德阳市、乐山市、广安市、江油市、峨眉山市、兴文县、汶川县8个市县也紧步后尘,申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如今,智慧城市如星火燎原,已从试点城市向巴山蜀水蔓延,似百花争艳而绚丽多彩,似百舸争流而千帆竞发。
这竞发来自顶层设计的力量。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深入实际,接地气,查“短板”,解难点,抓样板,强化整体发展意识,打破信息壁垒,明确实施方案,制订推进计划,确定运行模式,从方针上、政策上、措施上、资金上,开启了四川智慧城市的“盛世年华”。
这竞发来自主管部门的力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抓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全省具体实际,制订了《四川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行动方案》,从建成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消费持续增长的建设目标,到智慧政务、智慧宜居、智慧民生、智慧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指导各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这竞发来自众志成城的力量。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发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社区建设上,成都草堂街道智能社会管理指挥中心以问题管理为导向,借助中国电信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和全球眼、云计算、天翼对讲终端等智能化应用平台,建立了以实时对讲为基础的问题即时处置机制、“GPS定位 CIS地图”的实时动态指挥机制、“天网探头 责任网格”的整体协调联动机制、“GPS定位 地图留痕”的人员责任管理机制,让辖区居民时时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科技绵阳”展翅腾飞
四川省智慧城市建设现场交流会选择在绵阳举行,其目的就在于为智慧城市建设插上“科技翅膀”而腾飞。
绵阳腾飞的亮度就体现在科技创新上。作为国家科技城,绵阳城区人口109万人,其中21万人是科技人员,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专利在这里成功转化,走向市场,年产值突破千亿元。有如此雄厚的科技实力支撑,绵阳智慧城市建设得天独厚。
绵阳腾飞的高度就体现在国家示范项目上。国家把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居民健康卡试点城市”、“国家数字家庭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区域综合示范项目”、“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六大示范、试点项目落地于绵阳,无疑给绵阳注入了发展的“核动力”。
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的多项示范、试点工程建设,从体制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各方面带领智慧的绵阳人,书写智慧城市的宏伟篇章。
“智慧温江”浩荡起航
成都市温江区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智慧温江”的经验,就在于整合数据资源,强化信息共享。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防止部门垄断,实现跨行业部门数据空间同源关联,实现政府各部门能够生产和提供集成权威大数据。既面向全区政府部门基础空间信息的综合应用,又面向公众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既针对全区各政府部门具体业务需要进行空间数据的定制分发,又将智慧城市相关的各类应用模块进行整合,方便建设成果共建共享。
截至目前,温江区共建共享基站150多个,完成了规划、国土、房管、审计等10多个部门300多个专题数据层的整合,已建立起覆盖全区航空影像、地上建筑、地下管线等资源的空间地理数据库、公民数据库、企业法人数据库,构建了智慧救助、智慧医疗、智慧民政等各类应用项目,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三大通信运营商4G网络服务全覆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温江特色的智慧城市道路。“云谷雅安”浴火重生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的雅安,机不逢时,2013年4月20日,一场7.0级地震,使美丽的雅安面目全非。“雅安民芯工程”(即城市一卡通工程)是恢复重建过程中重要的信息惠民工程。通过“雅安民芯工程”,市民可以使用任意一家银行金融IC卡,通过互联网网站或手机客户端,实现水、电、气、宽带等民生领域在线缴费,既方便,又快捷,服务深受民众欢迎。在此基础上,“民芯工程”扩大范围及领域。以公共平台为基础,加快梳理和开发计生、社保、就业、卫生、教育、交通等各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流程和民生服务,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一站式”惠民服务,推进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如今,“云谷雅安”以全新的面容重新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