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10年至20年我国将面临着城市化的新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构建绿色城市。我国自2011年提出低碳生态试点城(镇)政策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3〕1号》的颁布,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规划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心的初步统计,地级以上城市提出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区目标的接近70个。历史经验表明,生态文明城市必须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特色之路。
青岛市红岛经济区(高新区)坚持生态发展的理念,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心为其开展“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规划实施纲要研究”,项目组一行于9月12日启动实地踏勘调研和座谈,将通过国家宏观政策、各部委相关文件目标、行业发展趋势、国内外生态案例的分析,以青岛高新区绿色生态建设目标为基础,对已有具体的指标项、指标赋值、指标解释、指标实施进行研究修订,构建符合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要求的生态指标体系,从整体上指导红岛经济区的生态建设,特别是高新区以东3.18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发展。研究分为生态景观、土地利用、绿色交通、水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绿色建筑和固废资源化等七个专题展开,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形成特色、领先等不同的指标指导不同区域尺度的开发。
近年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心着力从技术支持层面推进国家政策在城市建设领域的有效落实,以生态城市规划等为依托,在全国开展了丰富的绿色生态城市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青岛市红岛经济区(高新区),立足打造蓝色海洋经济区核心区和东北亚创新中心这一定位,体现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内涵特征,大力实施产城一体、创新驱动、人才先导、金融助推、全球链接五大战略,加快建设技术创新研发核心区、科技创业孵化加速区、技术转移转化实验区、创新人才富集区、科技金融示范区和高端产业领航区六大功能区。根据青岛市总体规划“一主三副”的市域框架,红岛经济区将规划为城市副中心。2013年底,科技部公布全国88个高新区最新评价结果,青岛市高新区(红岛经济区)综合排名第十名,其中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八,园区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排名第十。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心的初步统计,截止2014年4月,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新城新区的数量接近900个(平均每个地级以上城市3个),加快探索出不同建筑气候区的绿色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战略任务十分紧迫。项目组将充分总结在天津、珠海、无锡、深圳、银川、张家口和榆林等地研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绿色生态先行城市的先进案例和管理经验,结合红岛经济区实际进行比对甄选,提出符合红岛要求、体现红岛特色和具有区域,乃至全国示范推广效应的绿色生态综合解决方案。以红岛经济区核心区绿色生态创新为契机,进一步为我国华东地区代表性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提供具有参考示范价值的成功案例。 |